- 全面从严治党:至今年5月全国共问责4.5万余人
权力就是责任,责任就要担当。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紧紧牵住落实主体责任这个“牛鼻子”,把权力与义务、责任与担当对应统一起来,有力推动“两个责任”的落实,强化问责成为管党治党、治国理政的鲜明特色。
至2016年5月底,全国共对4.5万余名党员领导干部作了责任追究
党中央对问责是动真格的,失责必问决不是口号,已经成为实实在在的行动。
对现行问责规定进行整合规范后,形成1部基础性法规
2016年7月,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为全面从严治党再添利器。
问责条例颁布前,党内法规制度中,与问责相关的共有119部,其中专门规定12部,包含问责内容的多达107部。对现行党内法规中的问责内容进行梳理、提炼、归纳、总结,形成这1部基础性法规,实现了问责内容、对象、事项、主体、程序、方式的制度化、程序化。
问责条例将现有各类问责规定中的14种问责方式,规范为对党组织3种问责方式(检查、通报、改组)、对党的领导干部4种问责方式(通报、诫勉、组织调整或者组织处理、纪律处分)。
执行制度关键在人。问责条例能否起作用,关键在于各级党组织和党的领导干部敢不敢较真、有没有战斗性。要把管党治党的责任担当起来,让失责必问成为常态。
2014年以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点名道姓通报238起责任追究典型问题
中央纪委网站发布的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点名道姓通报的在全面从严治党中失职失责受到责任追究的典型问题,2014年31起,2015年75起,2016年132起(截止到9月),呈逐年增加态势。
一个案例胜过一打纲领。责任追究情况要定期报告,典型问题要公开曝光,让具体鲜活的案例发挥震慑警示效应,唤醒责任意识,激发担当精神。
问责要抓“关键少数”,据238起问责典型问题:被问责的对象里一把手占大多数
2014-2016年通报的238起典型问题中,共问责397人次:2014年83人次,2015年85人次,2016年229人次。(不含党组织)
被问责的397人次当中,一把手249人次,占总人次的62.7%。体现出问责要抓住“关键少数”,让从严治党严起来实起来。实践证明,哪个地区或部门有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勇于负责的领导班子特别是一把手,党的领导就坚强有力,就能联系实际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到实处。
牢牢抓住主体责任这个“牛鼻子”,据238起问责典型问题:通报中被追究主体责任的占3/4
出现失职失责,既要追究直接责任、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又要上追领导责任、党组织的责任。梳理2014年-2016年通报的238起典型问题,追究的责任类型中,追究主体责任267人次,占比75%,达到总数的3/4;追究监督责任63人次,占比18%;追究领导责任24人次,占比7%。(不含党组织)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关键在主体责任。各级党委要牢固树立不管党治党就是失职的观念,紧紧扭住主体责任这个“牛鼻子”,敢于担当、善于担当,真正把“全面从严”的要求落实到党的建设各领域、各方面。
据238起问责典型问题:问责的所有情形中,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不落实最突出
问责条例着力解决一些党组织和党的领导干部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全面从严治党不力,党的观念淡漠、组织涣散、纪律松弛、不担当、不负责等突出问题。在通报的238起典型问题中,由于出现“党的建设缺失”情形而受到问责的情况最多,有86起,占36%。(含党组织)
值得注意的是,在86起与“第二种情形”有关的典型问题中,91.9%都与“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不落实,作风建设流于形式”有关,其中2014年5起、2015年22起、2016年52起,表明了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持之以恒纠正“四风”、越往后执纪越严的态度。对“四风”问题突出的,既追究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又追究领导责任、党组织的责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深入。
据238起问责典型问题:除通报以外,对党员干部问责的方式由多到少依次为纪律处分、组织调整或者组织处理、诫勉等
238起典型问题中,对党员干部采取的问责方式主要为通报、诫勉、组织调整或组织处理、纪律处分等。在网站上通报曝光均属于通报一类处理方式,共397人次。除此以外,受到纪律处分的258人次,占比62%;受到组织调整或者组织处理的64人次,占比15%;受到诫勉的36人次,占比9%;其他问责方式有57人次,占比14%。
纪律处分在几种问责方式中占比最大,体现出失责必问、问责必严的态度。
结语:让失责必问、问责必严成为常态
透过现象看本质,当前之所以产生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全面从严治党不力,党的观念淡漠、组织涣散、纪律松弛问题,归其根本在于一些党的领导干部没有正确认识权力与责任的关系,把两者分离开来,甚至只想要权力、不愿担责任。权力和责任是对等的,管党治党不能有权力无责任。要把问责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抓手,失责必问、问责必严,一级压一级,层层传导压力,巩固发展全党动手的局面。
通过制定党内问责条例,完善和规范制度,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定期报告、典型问题公开通报制度,最终让失责必问、问责必严成为常态。(张琰、冯国刚;美术设计:王婵)
- ·相关导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