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要闻聚焦->政府资讯->建言议政
国人境外“买买买”该怎么破?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2017年10月10日 

有旅游机构推算,刚刚过去的国庆长假有超过600万国人选择出境游。许多国外商家用简体中文打出“欢庆国庆”的广告,开通支付宝、微信支付,方便中国人花钱。在日本,不光药妆、电饭煲、马桶盖受到中国游客追捧,连折叠伞都成为抢购热点。

越来越多国人有能力出境旅游,反映出越来越多中国家庭经济水平得以提升,这是政府改善民生、人民迈向富裕的成果体现。与此同时,国人对消费品的品质也有了更高要求,对包括奢侈品在内的东西产生购买欲,并不奇怪。面对在境外购买较高质量或者“大牌”商品比在国内买更实惠,一些国人免不了要破费。

这种现象也给国内商家带来启示。考虑到消费升级的现实需求,基于国家倡导淘汰落后产能、进行产业升级、发扬工匠精神的大势,商家经营的理念、供给的产品、提供的服务必须与时俱进。一些国内企业明明可以给国外品牌做代工,生产高水平与高质量的产品,理应努力改变给他人做嫁衣的状况,想方设法让自己成为主角。一方面,必须注重自主研发,推出更有创新力、更具科技含金量、更有竞争力的东西。另一方面,必须严把质量关,将服务与诚信作为立足之本。依靠点滴努力,凭借品牌形象的逐步树立,将消费更多留在国内。

管理部门也要积极作为。消费者反映,一些商品在国内与国外的售价相差很大,到底是什么原因?近些年,许多进口商品的关税降幅不小,但这种实惠未必体现在有关进口商品的国内售价之上。面对一些进口商品售价畸高,很难说不存在国外品牌商家或代理商歧视性定价的因素。我们应该尊重市场,同样也不能忽视不公平交易乃至歧视的发生。必要的时候,管理部门是不是该约谈某些别有用心的商家?这是维护消费者的正当权益,减少前往境外消费的不得已。

国内游客的物质追求与精神诉求也有一个提升并成熟的过程。不可否认,一些人在境外“买买买”,也有发微信朋友圈显摆、回国炫耀的心理。过度追求物质享受,尤其是追捧奢侈品,映衬出一些人的拜金与心灵空虚。一些人过着“钱包里的钱没有钱包值钱”的生活,甚至靠打肿脸充胖子在朋友面前显得“有面子”,真的快乐吗?或许,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更多人有了去国外旅游并且购物的经历之后,人们的心态会趋向平和与理智,会更明白自己真正需要什么,更懂得旅行的真谛。这种推断并非没有来由,曾几何时,国人到上海必买大白兔奶糖、到北京必买果脯,如今还有谁会这么做?

环境也好,人也罢,成长与成熟需要过程和时间。我们要重视境外“买买买”这一现象,提出针对性的破题办法,才是上策。

·相关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