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央和国家机关读书活动举行第八十八讲
- 徐焰:长征——中国革命的柳暗花明
中国出版网讯 8月27日上午,中央和国家机关“强素质 作表率”读书活动主题讲坛2016年第8讲(总第88讲)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原新闻出版总署机关多功能厅)举行。本次讲座特邀请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教授、少将徐焰,作了题为《长征——中国革命的柳暗花明》的精彩演讲。中央直属机关工委、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相关部门和单位的负责同志出席活动。
中央和国家机关读书活动举行第八十八讲(余方舟/摄)
开讲前,讲坛主持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编辑学会会长郝振省介绍了本期讲坛的有关情况。他讲到,设计和安排本期主题演讲主要有两方面的考虑:第一,为了纪念伟大的长征胜利80周年。我们的党有今天,军队有今天,国家有今天,中华民族有今天,都和长征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长征的胜利已经载入了民族的史册,长征的精神锻造了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要战胜一切敌人而不被敌人所压倒,要克服一切艰难阻挠而不被艰难险阻所阻拦”的英雄气概,长征的历史已经成为红色文化最重要的板块,也成为我们中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的基因,我们要永远的纪念它。第二,这种纪念还意味着对长征知识的补充和积累,意味着对长征精神更深度地把握和更科学地弘扬。据读书活动办公室同志了解,虽然我们一直在纪念长征,每十年还有一个大的纪念活动,但是不少同志关于长征的知识是很不完整的,甚至是很不准确的。学习关于长征的知识,准确地了解长征的一些历史事件,对我们弘扬长征精神、汲取长征智慧是非常有必要、有针对性的。
徐焰教授在两个小时的演讲中,以他多年从军经历和对军史的研究经验,通过易懂、幽默的演讲方式,给予现场听众非常深刻的直观感受和长征印象。
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教授、少将徐焰(余方舟/摄)
一、回顾长征的历史意义
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最光辉的一环。我们国家现在进入了一个伟大的历史复兴期,也是一个社会转型期。回过头来看,中国能取得现在这么伟大的成就,就说明当时老一辈的长征奋斗和60多年前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是正确的。长征是永远发掘不尽的宝物,它可以为后人提供很多的精神启示。我们纪念长征80周年,这80年来长征精神教育了几代中国人。长征精神不仅是吃苦耐劳,还有很多内涵:强调党的先进性、强调群众路线、强调思想解放,它是博大精深的。
长征精神最早在世界上弘扬,是美国记者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Red Star Over China)引起的。美国人讲长征精神,觉得是人类的壮举。1975年,美国国务卿基辛格访华时,正好赶上长征40周年的纪念,当时他还专门向长征英雄致敬,认为这是一次“人类意志极限挑战”的英雄行动。美国人讲的是意志,我们共产党人讲的是革命精神,靠艰苦奋斗和群众路线,共产党才建设了一个新中国。解放后又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起步,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实现中国的国民产值现在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共产党90多年的奋斗,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解放前是“旧中国”;解放后、改革开放之前是“强中国”;改革开放之后是“富中国”。应该说,“旧中国”、“强中国”、“富中国”这三个阶段的努力都是成功的。我们要不忘初心,在社会转型期,多元化价值观的挑战下,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蔓延,用现在人们所需要的视角回顾历史,并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努力创新,对年轻人进行长征精神的教育。
二、长征对我们现在的启示
(一)为什么要长征?
1933年,国民党对共产党中央军进行第五次围剿。前四次围剿长驱直入遭受埋伏吃了亏,失败的蒋介石制定了一个“堡垒政策”,在苏区周围驻好,以逐步压缩红色根据地,最后决战。当时红军第五次反围剿陷入困境,毛泽东曾总结说:“在没有广大兵力,没有弹药补充,每一个根据地打来打去仅只有一支红军的条件下,阵地战对于我们是基本上无用的”。
1934年4月上旬,第五次反“围剿”第三阶段,蒋介石集结11个师兵力,兵分两路向中央苏区重镇门户广昌进攻。由彭德怀元帅指导带领,广昌战役从4月10日打响至28日凌晨结束,广昌失守。广昌战役失败后,中央红军已完全陷入被动,红军向西突围,中央红军长征就此开始。中国工农红军进行长征,是在革命失败的情况下探索新路。
(二)克服千难万险、四路红军会聚陕甘宁
长征一共有四支部队,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团。红一方面军长征离开了中央苏区,行程近二万五千里;红二十五军长征走的比较少;红四方面军长征在雪山草地走了1万里,最后到了会宁会师;红二方面军转了一大圈,一直转到云南昆明。红一方面军长征冲破四道封锁线,四渡赤水,雪山草地过了之后,到达陕甘。刚开始突围的时候吃亏最大的就是湘江之战,中央红军86000人出发到了湘江一路上掉队的很多,到了湘江已经不到7万人了,结果国民党左右夹击,最后只剩下3万多人,损失惨重。
湘江战役成为红军损失最大的一役,它宣布了照搬苏联模式的破产。过了湘江之后,就往贵州走,到了贵州之后突破乌江、占领遵义。占领遵义12天内,部队修整,召开遵义会议。当时遵义会议着重解决军事问题,毛泽东在会议上树立了地位,结束了照搬苏联教条的博古、李德的领导。遵义会议之后,国民党中央军川、滇、黔军十几万人向中央红军围追堵截。在险恶环境中,毛泽东指挥红军四渡赤水,以灵活运动调动敌军,最终跳出包围。
红军过草地的七天,是长征史上最艰苦的时候。没有医疗、缺粮、宿营环境恶劣,三个方面军过草地时因饥饿、疾病牺牲的人约在万人以上。张闻天的夫人刘英回忆说:“打仗还是一部分人的事,过草地是每个人的事,红军过草地时的牺牲最大,走出草地后,我觉得仿佛是从死亡的世界回到了人间”。
红军到了陕北后的第一场胜仗——直罗镇战役,彭德怀在前线指挥。直罗镇战役是红一方面军长征的最后一战,为中国革命的大本营放在陕北献上了一份奠基礼。如果这仗败了,再往北走就是沙漠了,所以有这仗红军才能在陕北立脚。
(三)长征的胜利迎来了中国革命的柳暗花明。
长征中是“山重水复疑无路”,但是到了陕北之后迎来了中国革命的柳暗花明。三大主力会合成立了中央军委主席团,毛泽东任主席,毛泽东真正成为全军的领袖,中国革命最后在毛泽东的领导下走向胜利。
1935年12月17日,中共中央在陕北子长县瓦窑堡召开的一次重要的政治局扩大会议。这次会议,是在中日民族矛盾日益加深,大规模的抗日民主运动重新高涨的形势下,为制定正确的政治路线和革命策略而召开的。会议在毛泽东的主持下,分析了华北事变后国内阶级关系的新变化,讨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防政府和抗日联军等问题,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之后,周恩来会见张学良,停止混战,开始统一抗日战争,并且想办法说服蒋介石停止内战,这就是中国革命的“柳暗花明”,从此中国革命走向新局面,走向团结抗日的道路。
(四)我们现代人如何提升长征精神?
历史跟现实的对话不容易,现在的人怎么提升长征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国人民的“软实力”,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两个务必: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现在看确实是这样,毛主席讲“夺取全国胜利这只不过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的第一步”,开国元勋们创建新中国不容易,解放后要走的路程更漫长、更不容易,长征伟大,长征之后的路程更伟大。
军队的光荣传统还是要坚持,解放初期讲要对苏联“全面学,不走样的学”,毛泽东要求“科学技术要全学,行政制度半学,政治工作不学”,坚持政治工作党委制,而且防止干部搞官僚主义,脱离群众,1958年毛主席提出还是要坚持联系群众。
1980年8月,邓小平会见记者时强调,“毛泽东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我们还要继续坚持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毛主席一生中正确的部分”。
中国改革开放之后取得了伟大的成绩,改革开放之后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证明了指导思想总体上是正确的。我们共产党人相信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一百多年来一直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激励了很多人。人类摆脱剥削压迫,消灭“三大差别”,实现“两个极大”,物质丰富、社会公正,是最终理想。
现在崛起的中国更加开放,更加面向世界,这是我们继承革命传统最有力的保障,也是基本的要求。我们奋斗的目标就是实现中国梦,这是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为之奋斗目标,而且这个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现场签名(余方舟/摄)
最后,主持人郝振省对本期讲坛做了小结。他谈到,今天徐焰教授演讲的整体思路有四个方面:第一,从红军长征的原因来看,徐教授讲的实际上是一次被迫性的战略转移,主要的特征是被迫性,因为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迫使中央红军率先开始了这次的战略转移,到了四川的时候才正式在战略里面讲到长征。这个提法可能也是受唐朝诗人王昌龄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影响。
第二,从长征的实际进程看,呈现给我们的是敌人的围追堵截、轰炸杀戮、置红军于死地的残酷性,自然环境的极端恶劣性和红军官兵难以想象的超出生命极限的坚韧性。这种坚韧性,实际上是一种意志的力量、信念的力量和理想的理念。教授讲到,我们的红军是两类人组成的:一类是崇尚革命理想的知识分子,一类是处于饥寒交迫状况的工农战士。作为知识分子意识到要解放社会必须要解放劳苦大众,那么工农官兵则以解放自己为目标,但是意识到只有解放全中国才能够解放自己。所以我们说,这种信念和理念的融合使他们处在一个精神的制高点上,而这种精神的制高点又使我们的红军站在一个人类历史的制高点上。我们觉得现在讲长征精神,可以说怎么样评价它都不过分,但是没有多少人能够理解当时的精神境界和理想境界。
第三,从红军胜利的原因来看,除了红军官兵超乎想象的坚韧性之外,从教授的演讲里面还能够体会到党和红军领袖集团自我治愈、自我纠正、运筹帷幄的成熟性。在左倾路线下,红军照样不怕牺牲,但是为什么不能取胜呢?当时还缺乏一个运筹帷幄、能够自我纠正、自我治愈的成熟领袖集团。所以我觉得他们对付的不只是蒋介石集团斩尽杀绝的恶毒,而且面临党和红军内部斗争的极端的危险性。担架上的密谋、遵义会议的改弦更张、张国焘的另立中央、左右路军的分设,包括博古的坦荡,当然更有毛泽东的文韬武略,周恩来、朱德、彭德怀等优秀领袖集体的智慧和坚强的意志,最终促成了长征胜利的必然性。
第四,从形成的长征精神和沉淀下来的长征智慧来看,具有超越性和永恒性,包括抗日战争的双重胜利,包括在那种艰难的环境下,我们党的高科技,都让人觉得他是超越性和永恒性的。不管对红军有什么看法,不能不承认长征是军事史上最伟大的业绩之一,是人类有文字记载以来最令人振奋的大无畏的事情。美国的前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在1981年的时候,带着家人走了一段长征路,他原来不相信关于“强渡大渡河”的描述,结果现场亲历,他感觉触目惊心、不寒而栗,这里面就看到我们长征精神和长征智慧的这种永恒和超越性。习近平总书记前不久在宁夏六盘山视察的时候,他讲了一句“长征还在路上”,就是讲长征精神和长征智慧永远是我们民族精神的瑰宝和财富,永远是激励和鼓舞我们实现民族振兴伟大的推理和支撑。
据主持人介绍,2016年第9讲(总第89讲)读书讲坛定于9月24日举行,届时将邀请外交部原副部长、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原副主任何亚非主讲《中国与G20和全球治理》。
- ·相关导读
-